空气热交换器的原理与分类 |
发布者: 点击:246 |
空气热交换器,又称空气换热器,是通过热传导与对流原理,实现两种不同温度流体间热量交换的设备。其核心在于利用热交换元器件,通过冷热媒介的流通,使空气温度得以提升或降低。 其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当室内排风和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换热器芯体时,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会产生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这一过程使新风能够从空气热交换器排风中回收能量,从而达到调节空气温度的目的。 根据类型划分,空气热交换器主要分为对流式、辐射式和混合式三种。对流式空气热交换器主要通过空气的自然流动或强制流动来传递热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广泛应用于家庭采暖和制冷系统。然而,它可能会导致室内空气干燥,且温度分布可能不均匀。辐射式空气热交换器则主要通过红外线辐射来传递热量,能够使室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且加热时不会使空气变得过于干燥,但加热速度相对较慢,成本较高。混合式空气热交换器则结合了对流和辐射两种传热方式,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好的舒适性,但结构和制造成本也相对复杂和昂贵。 此外,根据结构差异,空气热交换器还可分为管壳式、板式与翅片式等多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热交换器在换热效率、流阻损失等方面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
上一页:空气热交换器的类型及其应用 下一页: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与类型 |